2022年至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投诉举报量从5926件降至3835件,三年间下降35.3%,2024年同比降幅达15.08%;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19.44%,预计全年将延续下降态势。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情况。
云南省生态环境应急调查投诉中心主任赵博捷介绍,近年来,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长期占据投诉举报类型前三名,其中2020年至2023年,噪声污染更是连续四年成为群众反映最集中的“痛点”。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始终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聚焦典型性、复杂性、代表性问题强化督办,立足实际深挖潜力、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投诉举报件办理实效。 2024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从全年受理的3835件举报中,精准筛选114个重点问题进行督办。2025年上半年,又从1533件举报中选取67个难点问题集中攻坚。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力,这些督办件已全部办结,且实现“零重复投诉、零群众不满”。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已连续5年保持投诉举报件办结率100%,2025年以来督办件群众满意度达98.5%。 创新实施三级研判机制。在织密全天候响应网络、确保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前提下,依托《云南省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件分析研判工作流程(试行)》探索创新,对微信、网络等渠道的投诉举报实行“初判、复核、审定”的“三级研判”机制,对涉及饮用水水源地、危化品、重金属等敏感问题,直接纳入督办清单并在48小时内调度处置,确保“敏感问题不拖延、重要线索不遗漏”。深化部门协同,以监管执法与投诉举报联动机制打通“投诉受理—线索移交—执法跟进—结果反馈”全链条。如在2025年某镍业公司尾矿库渗滤液直排举报案中,通过“业务条线+执法一线”联动实现举报即响应、3日内责令整改,让群众感受到“投诉即有人管、违法即有人查”。 严格实行质量管控“硬标准”。依托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将投诉举报件抽查审核比例提高至30%以上,重点核查“六个是否”(是否存在答复内容与举报问题“两张皮”、是否对举报事项逐项调查、是否依法处理环境违法行为、是否向举报人反馈结果、是否存在敷衍办结、是否规范移送跨区域问题)。对抽查不合格的,一律退回属地重新办理,并进行全省通报。2024年以来,全省共抽查投诉举报件4421件,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 “高效响应”大幅压缩办结时间。按照规定,投诉举报件需在60日内办结,复杂情况可延长30日。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投诉举报平均办理时长仅为16.9天,其中,3天内办结的占32.5%,多数是噪声扰民这类“即查即改”问题;4天—30天内办结的占45.9%,主要涉及企业排污、水质异味等需要核查监测的情况;31天以上办结的仅占21.6%,且均为跨区域、多部门协同的复杂问题,全程有专人跟踪督办。丽江、保山、文山等州(市)表现突出,平均办理时长分别为5天、7.1天、10.1天,为全省提供了“高效响应”的实践样本。 赵博捷表示,从数据变化看,全省投诉总量连年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投诉举报—数据研判—治理提升”的闭环机制,全省上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惠及民生,举报办理质效与环境改善实现了互促共进。 下一步,云南省将坚持以“生态为民”为导向,从“规范流程、强化监督、问效于民”三个维度发力,把每一件投诉举报都办成推动生态治理的“民心工程”。修订完善《云南省生态环境投诉举报办理规程》,对受理登记、调查核实、答复反馈等全流程制定“清单式”标准,以流程规范化促办理标准化。重点提升“回头看”力度,以“硬监督”倒逼“真落实”,以监督常态化促办理实效化。建立“双回访”机制,广泛收集对投诉渠道、办理效率的意见建议,以参与广泛化促服务暖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