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端主加:高原上的“绿色使者” | 2025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红  发布时间:2025-07-18
摘要:近期天气晴好,湿地与水库周边游客量增多,部分区域出现垃圾散落现象。我们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清理工作,全力维护这里的旅游环境。日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过马营镇环境保护协会党员活动室里,协会负责人端主加正向成员们安排当日任务。 因长期致

“近期天气晴好,湿地与水库周边游客量增多,部分区域出现垃圾散落现象。我们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清理工作,全力维护这里的旅游环境。”日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过马营镇环境保护协会党员活动室里,协会负责人端主加正向成员们安排当日任务。

因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在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端主加获评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为了家乡的草原,牧民走上环保之路

端主加是一位普通的牧民,却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以非凡的毅力和热忱,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将牧民身份与环保卫士的担当牢牢绑定,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绿色使者”。

过马营镇位于贵南县东北部,境内有直亥雪山、葱郁森林、天然温泉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发展旅游奠定基础。以前,过马营镇有着564口清泉,无论走在草原的哪个地方,耳边总能听到泉水叮咚流动的声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生活垃圾等问题,致使这片草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草场开始慢慢退化,泉眼不再流淌。

“特别是一些食品包装袋、饮料瓶,除了污染环境,牛羊误食后死亡风险也很高。”端主加惋惜地说,“那时就感觉,塑料垃圾正在对草原生态造成威胁,再不保护就晚了。”

目睹家乡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端主加内心充满了痛苦与忧虑,保护家园的责任感让他走上环保之路。

那时,他每天早出晚归,捡拾、打捞草原与河里的垃圾。“当时家里人不理解,觉得我放着家里的活儿不干,天天去捡垃圾。”面对家人的反对和外界的质疑,端主加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家事是小事,生态是大事。每年的夏季,是贵南草原的旅游旺季,游客随意丢弃垃圾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在捡垃圾的同时,端主加利用一切机会向过往群众宣传环保理念,耐心地讲解不文明行为对草原生态和牧民生活的严重危害,希望唤起更多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志愿服务超7万小时,凝心聚力守护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端主加深知生态环境对家乡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性。2006年,他积极奔走,带头组织村民成立了民间环保组织。

协会创立之初仅有9名成员,力量十分薄弱,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端主加没有丝毫畏惧,他们不辞辛劳,用最质朴的方式,挨家挨户地劝说,耐心向村民们阐述环保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

他们骑着摩托,带着自制的汉藏双语宣传单和简单的清扫工具,穿梭在过马营镇的各个角落。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环保队伍,大家一起捡拾垃圾的身影也成了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6年8月,在得到上级批复后,贵南县过马营镇公益环境卫生整治协会正式成立。2024年又更名为贵南县过马营镇环境保护协会。如今,协会已发展为拥有592人的多民族环保团队。

贵南县是青海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沙漠面积约1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2%。为守护黄河上游生态的重要屏障,端主加带领协会成员在防沙林区先后种植檩条、黑刺、柳树、杨树等41万多棵树木,林区的树木成活率高达98%。

经过长期的努力,沙区已经重现了冰草、针茅等原生植被,同时,金雕、环颈雉等珍稀动物种群也得到了有效恢复,一些消失多年的高原物种重返家园。

为了让志愿服务“强”起来,多年来,他们还相继成立了草场禁牧、黑土地治理、荒山保护、防沙治沙等多个环保小组,累计清理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清理各种垃圾94848余吨,全面清理和保护654处水源,开展各类动植物保护活动4560余次,开展湿地保护活动3192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7万小时。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