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树梢,照耀在懒洋洋的大熊猫身上,它们或打滚、或在竹林里穿梭觅食,小麂在林间跳跃,藏酋猴轻盈跃动,扭角羚成群在山坡上吃草,红腹锦鸡梳理着羽毛,这些画面听起来好不惬意!生命在这里诗意地栖居和自由地歌唱。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唐家河的美,除了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春天,山间野花竞相绽放,一片烂漫;夏日,这里成为避暑的胜地,清凉宜人;秋天,五彩斑斓的彩林装点着大地,如梦似幻;而冬天,静谧的雪景则让人沉醉于纯净的自然之美。因此,在唐家河一直可以“春赏百花,秋望叶,夏享凉风,冬听雪”。当你到达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上还可观赏到云海、佛光、雾凇等自然奇观,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步入林间,一棵棵高大树木参天蔽日,枝叶繁密如织,幽暗处突然传出沉重而坚实的脚步声。忽然,一头巨大的扭角羚拨开浓雾,踏着沉稳的步伐出现于眼前。它肩上仿佛扛着整个岷山的巍峨山影。它皮毛深褐,两角粗壮而盘旋,像古树虬枝一般,在晨光中投下雄浑的轮廓;它眼神沉稳如岩石,神情漠然。它徐徐踱步,庞大身影渐渐融入幽深的林影,仿佛整座森林都在为它让路。这便是守护岷山的活图腾,它沉默的蹄印之下,便是野性不可触犯的尊严疆界。 再往前行,便步入了鸟鸣的交响世界。溪水潺潺流动,清亮如琴弦拨响,林间婉转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清亮婉转,如珠落玉盘。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灰冠鸦雀,它头顶那抹独特的灰色冠羽,仿佛一小片会唱歌的云雾,在枝杈间灵巧跳跃,唱出纯净而短促的哨音。鸟鸣声声,穿透浓密枝叶,穿透林间弥漫的水汽,如无数双翅膀在空气里拍打,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编织出山林生命的呼吸节奏。在唐家河这“生命家园”里,禽鸟用翅膀与歌喉的每一次振动,明确地划定了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空疆域。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生物资源富集,有动植物3700余种,是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多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红豆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生命家园。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这片总面积400平方公里的绿色秘境,不仅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更是展现地球生物多样性魅力的天然课堂。 在这片生命王国,生灵之网繁密交织,环环相扣。参天大树的绿荫之下,精灵般的金丝猴家族在树冠间翻腾跳跃,它们金丝般的毛发在叶隙透下的光斑中闪动,轻盈的身影在枝杈间跳跃,把树影间的光斑揉碎又聚拢;树干之上,小松鼠则忙碌地蹿上蹿下,尾巴如蓬松的令旗般高高翘起。树干底部,湿润的泥土里则布满了苔藓、菌菇和蕨类植物,构成森林最基础的生命绒毯,它们静默地铺展,耐心地分解着死亡,又默默滋养着新生。 巡护员领我至山腰,指着隐蔽处一台红外相机。屏幕上画面闪动,一只成年大熊猫正在竹林边活动,悠闲自得,边走边嗅。一只雪豹悄然踏过雪线,在岩壁间留下孤绝的爪痕,它如同山野之魂的化身,神秘而难以捉摸。我凝神细看时,它突然转头,目光透过镜头直射而来,那一瞬间,寒光凛冽直抵人心。 离保护区不远的青溪镇阴平村,是唐家河片区的入口社区。如今,“大熊猫文旅”带动了村里的产业。有300户左右建起了农家乐,近50户村民做起了民宿。“玩在唐家河,住在阴平村”成为多数游客的选择。 水是唐家河的血脉,也是生灵的命脉。岷山深处,四道主河如碧色绸带,蜿蜒盘绕于群山之间;另有十一条大溪沟、一百二十三条细小的溪流,它们纵横交织,如叶脉般渗入森林的肌理。水声无处不在,或激越奔腾于巨石之间,或低语潺潺于幽谷深处。水汽弥漫,滋养着两岸丰茂的植被,也吸引着无数生灵前来啜饮、嬉戏、栖息。水边石隙,一只果子狸身影倏忽闪过,留下神秘的气息;而黄喉貂如一道金色闪电,掠过溪涧,惊起水花四溅。溪流淙淙,是这片土地永不停歇的生命吟唱。 漫步唐家河,你能看到毛冠鹿在院子里面吃草,羚牛在山坡漫步,绿尾虹雉在峭壁上出现,一不小心,就能和它们来一场奇妙的邂逅,种类繁多、令人魂牵梦萦的野生动物,就是一座活着的生物圣殿。据悉,这里栖息着327种鸟类,隶属于58科168属。它们在林间翻飞,在溪畔鸣唱,羽色斑斓,鸣声各异,织就了天空最绚烂的锦缎。斑羚的身影常在峭壁间闪现,精灵般敏捷;林麝如幽灵,只留下淡淡的麝香和模糊的蹄印。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6种,共同构成了这座“天然基因库”最华美的篇章。 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是唐家河自然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扭角羚,岷山的活雕塑,如移动的山峦,以沉默的步伐丈量着祖先的疆域;川金丝猴,树冠上的金色火焰,在阳光穿透的枝叶间跳跃、啼叫,将生命的灵动洒向森林的每一个角落;而大熊猫,则是这片秘境最深邃的隐喻,它憨态可掬又遗世独立,在幽深的竹海中,咀嚼着亿万年的时光。它们的存在与繁衍,是这片“绿色明珠”最核心的光源,照亮了生命绵延不息的幽深甬道,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生机与独特的自然美,悠闲的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