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经营收益权证,盘活沉睡的湿地资源,吸引上亿元的社会资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绿色生态产品,不断延伸和升级生态产业链条……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全力打好“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健全生态资源确权、收储、评估、融资、交易机制,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盘活沉睡生态资源 4月,吉安市首本湿地经营收益权证在万安县落地,乐家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个“吃螃蟹”的单位,这标志着万安县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颁发此证,进一步完善了‘生态权益资产化、金融工具精准化’双向赋能机制。”万安县林业局副局长郭庆说,同时将原本难以量化的湿地生态价值转化为可交易、可抵押的金融资产。 在郭庆看来,颁发湿地经营收益权证具有三大意义:一是建立生态价值显性化路径,破解“无价之宝”的评估难题;二是创设绿色金融新载体,持证主体凭此证书可获得信贷支持;三是构建市场化保护机制,让生态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 “生态财富”变“经济财富”,为乐家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入了发展活力。“公司计划将融资资金定向投入湿地生态旅游设施升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预计未来三年撬动超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生态领域。”公司负责人邱红斌高兴地说。 一本“首证”的诞生,是万安县盘活沉睡的生态资源、推进资源变现的缩影。 万安县发展改革委主任邱爱华说,万安县通过零散资源集中收储、低效资源专业运营、确权资源融资变现的途径,盘活沉睡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资源“变现”。 摸清底数,确权登记。针对广泛分布的林地、后备湿地、山塘、水库、古村落、农村产业基地、宅基地等生态资源,万安县组建两山集团公司,摸底调查生态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统筹推进生态资源确权登记。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聚力突破生态资源“多头储备、开发无权”的障碍,万安县依托两山集团公司,采用特许经营、资产划拨、租赁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统筹收储林地、后备湿地、山塘水库等生态资源,形成“1+1>2”的优质生态“资产包”。 “截至目前,全县确权登记生态资源54.9万余处,GEP评估价值超过200亿元。”盘点生态资产,万安县两山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显力如数家珍。 发展绿色生态产品 喜讯接踵而至,4月,万安县两山渔业公司成功完成了全市首例碳足迹(鳙鱼)核查工作,并荣获了碳足迹(鳙鱼)核查陈述证书。 “此证书的获得,标志着我们生态养殖实力升级,全面降低了鳙鱼养殖的碳排放,从源头上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两山渔业公司负责人李晓辉说。 作为江西十大赣菜之一的“万安鱼头”,以独特的“鲜辣”风味享誉全国,成为地方美食文化的重要名片。李晓辉说,两山渔业公司创新研发“万安全鱼宴”24道全鱼系列菜品,先后获得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等多项权威认证证书,深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青睐。 一张“碳标签”的故事,正是万安县发展绿色生态产品的注脚。 邱爰华表示,万安县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的优势,养好“一条鱼”、种好“一亩地”、植好“一棵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品。 养好“一条鱼”。整合全县104座中小型水库及万安湖、心安湖等水面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鱼产业,打造提纯繁育、分类养殖、增殖回捕、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渔旅融合等生态鱼产业链,实现渔业总产值约6亿元。 种好“一亩地”。利用得天独厚的硒资源,大力发展硒橙、硒稻等富硒产业,建成生产基地69个、面积21.6万亩,打造市级以上富硒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20家,富硒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植好“一棵竹”。立足“竹材料化、竹能源化、竹食品化”目标定位,利用全县36.5万亩毛竹林资源,引进天睿竹业、江西竹基产业等企业,开发“以竹代塑”产品,年产值突破5.6亿元。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万安县成功注册“万安有机鱼”品牌,培育出“一江秋”富硒大米、“富晶”果业、“忆庐陵”红茶等品牌,万安富硒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9款农产品入驻高端商超。 做强生态产业链条 万安县一江清水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达71.81%,青山连绵,生态资源丰富。然而,绿水青山怎样“变现”,一直是万安人心中的难解之题。 “就拿鱼来说,同样是生态养殖,浙江千岛湖的鱼最便宜也可以卖到二三十元一斤,我们最贵的才12元。”担任两山集团公司董事长后,王显力深感县里生态资源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启动‘两山’转化,首要解决资金问题。”王显力说,由于生态鱼项目缺乏抵押物,他们就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报告,拿到银行700万元授信,申请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认证,培育出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的生态鱼。 如今,万安县这条“鱼”不仅游出了本地,还“蹦”上长三角餐桌,预计全年销量600万斤,总产值突破7500万元。“照这种势头,2026年企业生态鱼产量有望达7000万斤。”王显力说。 一条“生态鱼”的传奇,正是万安县做强生态产业链条的生动写照。 邱爱华介绍,围绕富硒、生态鱼、竹产业等特色产业,万安县加强科技、金融、品牌赋能,做强生态产业链条。 科研拓链。万安县深知科研的重要性,成立“两山转化经济研究中心”“万安富硒产业研究院”“生态鱼产业研究院”“竹科创中心”等,聘请20名生态领域专家组成智库,分别链接一批产业基地、产业项目,深度介入产业谋划、培育、开发,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链。万安县创新推出富硒贷、蔬菜贷、赣农振兴贷等生态金融产品,全面推广生态鱼养殖贷、林权抵押贷、国有林场林权抵押贷、林地信托抵押贷等金融服务,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为生态产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品牌强链。万安县注重品牌效应,积极融入“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集“井冈山区域品牌+绿色富硒品牌+企业子品牌”于一体的生态农产品品牌体系。 政策链赋能产业链,生态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万安县新增“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5家、标准化基地7个;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个、省级农业科技综合体1个;培育年营收超亿元的农业企业6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