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天津发布首条“生态+研学”文旅路线 |5·22 守护多样之美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任效良 唐晓琪 刘怡宁  发布时间:2025-05-21
摘要:近日,天津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津南区北闸口镇月桥文化仓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位于津南区的全市首条生态+研学文旅路线。这条路线串联起津南区11个特色点位,为市民打造了一本可以行走的生态教科书。 我们希望通过这条路线,让生态知识变得

近日,天津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津南区北闸口镇月桥文化仓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位于津南区的全市首条“生态+研学”文旅路线。这条路线串联起津南区11个特色点位,为市民打造了一本“可以行走的生态教科书”。

“我们希望通过这条路线,让生态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参与路线设计的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孟伟庆说,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路线精心设计了农业体验、自然探索和产业创新三大主题板块,每个点位都融入了独特的研学体验。

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在帆布包上绘制生态主题画作。任效良摄

在农耕中感悟生态智慧

农业体验板块以小站稻作展览馆为核心。这座建筑面积4583.74平方米的展馆分为上下两层,共展出260余件展品。“展馆运用360度立体成像、VR互动设备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小站稻的历史文化。”孟伟庆介绍,参观者可以通过“水稻的一生”科普研学活动,深入了解从育苗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过程。

沿着路线继续前行,游客将来到相邻的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这片占地620亩的种植区采用稻蟹混养的立体农业模式,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平衡。区内还设有三层木制瞭望台,游客登台可俯瞰以稻田为画布、稻株为笔墨的田园艺术景观。

西小站村作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则为研学路线增添了红色文化元素。“这里打造了‘重塑军民情 我要送军粮’主题教育基地,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军民鱼水情。”孟伟庆介绍,村内占地15亩的生态智慧农庄和80余座农业大棚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场景。而在安平顺达合作社,游客可以亲身参与从育秧到收割的全过程农事体验。

将环境保护与休闲旅游体验有机结合

自然探索板块的核心是占地3万余亩的绿屏·八里湾生态区。“这里不仅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配备了多功能监测塔等现代化设施,通过360度全景影像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孟伟庆说,漫步其中,游客能观赏到白蜡、海棠等30余种乔灌木,以及天鹅、白鹭等40余种野生鸟类。

下一站的前进村,则将“产业+研学+旅游”理念融入发展实践,打造了“亲垦农场”农事体验区、“归营林居”露营基地和梅花鹿科普基地等综合体验空间。毗邻的金谷集团蔬香园为游客提供都市农业体验,设置了现代种植技术展示区和作物采摘等互动项目。

孙庄子村则依托周边丰富的林地和农田景观资源,开发建设了特色生态休闲空间。该区域规划建设了露营基地、特色民宿等休闲设施,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实现了自然环境保护与休闲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

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这条研学路线上的产业创新板块展示了现代产业与生态文明的融合实践。作为华北地区首个新农业主题园区,佳沃世界规划建设了多个特色功能区,系统整合农业科普展示、教育研究和劳动实践等内容。园区创新采用沉浸式体验技术,通过互动装置和数字化展示等手段,使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更加直观生动。

天津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作为研学路线中独具特色的工业研学点位,将“科技+生态+研学”理念深度融入现代化生产体系。“该企业通过打造可视化生产线和环保工艺展示区,让参观者不仅能近距离观察绿色制造过程,更能亲身体验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孟伟庆说。

而本次主场活动的举办地——月桥文化仓作为路线的重要节点,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场馆内设有100台使用新型环保纤维材料制成的3D打印机,机身材料由玉米、小麦等谷物发酵提炼而成,无毒无味。在这里,游客既能学习传统木艺、面艺,又能体验宇宙自然、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科技,感受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生态研学路线发布为契机,持续深化推动“生态+研学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研学活动,让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在探索中深化生态认知,在实践中培育环保意识。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