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紧抓碳市场扩容机遇,水泥企业竞逐绿色竞争力制高点|水泥行业“碳”路③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乔建华  发布时间:2025-05-21
摘要:全国碳市场的考卷已正式下发至水泥行业。2025年底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水泥企业需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这场以碳排放为赛道的竞逐,既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更检验企业的战略眼光。对纳入碳市场的一千余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来说,是疲于应付

全国碳市场的“考卷”已正式下发至水泥行业。2025年底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水泥企业需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这场以碳排放为赛道的竞逐,既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更检验企业的战略眼光。对纳入碳市场的一千余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来说,是疲于应付履约,还是借势重塑竞争力?行业企业正面临关键抉择。

图为金隅冀东水泥迁安公司。资料图片。

政策窗口期是企业构建碳能力体系的黄金期

尽管今年是水泥企业第一个履约年,但当前仍是碳市场的“温柔期”,配额分配相对宽松,管控范围限于直接排放。但企业若仅满足于“过关”,可能错失发展机遇。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分为启动实施(2024-2026年度)和深化完善(2027年 -)两个阶段稳妥推进。

“2024年度是水泥行业首个管控年度,这一年度的配额分配量与其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相等,所有企业均无配额缺口,无需支付履约成本。其主要目标是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重点排放单位熟悉核算报告、核查、配额分配、配额清缴、市场交易规则。”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告诉本报记者,2025年—2026年度,配额分配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量产出挂钩,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各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平衡。同时,根据碳排放强度绩效设置调节系数上下限,将所有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会对行业企业发展产生收缩性效应。在深化完善阶段,配额分配将对标行业先进水平进行优化,推动单位产品产量(产出)碳排放不断下降。

对水泥企业而言,未来,无法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履约成本压力,甚至被市场淘汰,先进企业则将获得更大收益,提升竞争优势。

李琛表示:“随着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政策变化,碳配额总量将逐步适度收紧,各水泥企业需在目前的政策窗口期积极构建碳能力体系,并结合行业特性,通过深度减排和战略转型,加大节能降碳技改投入,不断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推进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多家龙头企业已积极投入相应的技术攻关

据了解,目前,不少水泥企业已经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等手段,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例如,海螺水泥集团,通过构建“AI大模型+场景应用”双轮驱动模式,深度挖掘工业数据,实现生产工艺参数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质量指标预测等核心场景的模型训练与迭代优化,通过智能化管控,让生产各流程的碳排放看得见、控得住。

近年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的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中,包括了前沿性的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六零(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示范工厂创建,目前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如中国建材集团牵头建成了当前水泥领域全球首条、规模最大的年捕集20万吨二氧化碳生产线,CO2捕集浓度、捕集能耗等指标已初步达到预期攻关目标;天津水泥院构建了氢气、稻壳粉、油、煤粉等多源燃料的耦合燃烧中试平台,已在中试平台开展了氢能热值替代21%、稻壳粉热值替代55%的中试试验;华新水泥在水泥窑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燃煤替代率达到65%以上,并保持窑炉稳定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水泥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质量水平,在2024年发布的第四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榜单中,特别设立的水泥生产线二氧化碳排放精确计量技术及设备的攻关任务,吸引多家水泥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揭榜,并从智能盘库、熟料产量精准计量、烟气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等多方面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要积极响应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个重要决定,并以此为契机,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推进部部长姜雨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冀东水泥将继续从源头管控减碳、结构优化减碳、技术创新减碳、市场机制减碳、过程管理减碳、产业协同减碳六个方面综合施策,推进企业减排,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