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四川省主场活动上,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四川省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和风险清单(第二批)》(以下简称《清单》)。 “《清单》重点聚焦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罗彬说,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也是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其中,四川青藏高原区域以阿坝州、甘孜州为主体,包括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凉山等市(州)的西部边缘区域,覆盖全省近一半的国土空间。 为落实国家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要求,四川省已制定首个跨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四川省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罗彬说,《清单》既是制定《行动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四川省第二批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和风险清单。 “《清单》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罗彬表示,一是气候变化信息丰富。《清单》共梳理出气候变化信息59条,其中气候变化事实清单14条,气候变化影响清单27条,气候变化风险清单18条,信息总条数比第一批清单翻了一倍。二是气候变化刻画全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涉及方方面面,本批次《清单》既涉及气温、降水、积雪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也涉及冰川、水文水资源、湿地、草原、碳汇的变化,以及旅游业、种植业、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和风险。三是凸显关键影响和风险。冰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和“放大器”,《清单》共有5条信息涉及冰川,呈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加速消融的事实。气候变化对国宝大熊猫也受到关注,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大熊猫适宜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清单》将“深藏”研究文献中的科学结论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提炼,提供了本地化气候变化的素材和元素,有利于公众更好认识身边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行动力。“后续,四川将依托《清单》,加强气候变化传播,更好助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罗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