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国网的支持。如果没有国网支持的话,我们做不成这个事。而随着算力产业的发展,用电需求增大,客户数量增加了,对国网的发展来说也是好事。”宁夏中卫市数据局副局长马振钧的话道出了电力产业与算力产业的共生关系——“电力支撑算力、算力反哺电力”。 通过与当地主政者的深入交流,记者发现,地方推动算力崛起的背后有篇大文章,蕴藏着当地渴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内驱动力。 以中卫集群为支点的宁夏枢纽是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近年来,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为中卫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可能。马振钧希望这些拔地而起的“超级工程”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大的经济产值。
稳定低电价乃招商引资一大优势 算力的中心是电力。据中电联初步估算,预计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提升至5%,到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将接近4000亿千瓦时。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能源转型项目主任、高级分析师李鑫迪告诉记者:“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速度快、幅度大。算力增加在数据中心重点布局地区更为明显。例如,贵州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同比增速高达43.96%。” 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存在。IEA(国际能源署)于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算力资源的分布往往较为集中,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费占比已经非常惊人。例如,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已达到整体用电量的25%,对于当地电力供需平衡以及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当地电力公司计划新建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设施、储能设施等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而腾讯IDC首席能源电力专家牛凯对我国的情况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将为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用电需求提供较为充足的保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国家层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也坚持统筹数据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开展算力、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 牛凯告诉记者:“由于全国电价存在显著差异,企业为优化运营成本,会优先选择电价较低的区域布局数据中心。这一成本导向的选址策略直接影响行业地理分布格局。绿电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与获取难度正成为产业发展新的瓶颈因素。企业发展时,需要考虑在哪里能找到稳定、充足的绿电供应。” 翻开中卫市投资指南,记者看到,“塑造招商引资十个新优势”中,“电力保障新优势”“绿色能源新优势”赫然在列。 马振钧介绍说,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在总运营成本中的占比达50%以上。所以,中卫市采取多项措施为项目方提供稳定的低电价。例如,正在实施的2GW中卫云基地数据中心绿电供应项目将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价格稳定在0.36元/千瓦时以下,相比于正常的工业用电价格,将为企业节省很大一笔开销。此外,当地还将及时启动后续新能源保障项目,保障数据中心绿电供应。 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费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制冷。李鑫迪说:“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进一步推进,近半数的数据中心枢纽位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可有效降低制冷能耗。例如,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充分依托青海省气候凉爽的特点,其全年自然冷却时间长达314天,无需空调制冷,使得数据中心的PUE值(用于衡量电能利用效率,值越低,效率越高)可达到1.2以下。” 中卫市同样如此,年均气温只有8.8℃,全年自然冷却时间长达9个月,且地质构造稳定,无地震风险,为数据中心采用被动冷却技术提供了天然条件,能显著降低制冷能耗。 数据中心的进阶之路 中卫市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各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因为这相当于只是成为了一个“数据仓库”,打造算力中心集群是下一步的目标。 马振钧告诉记者:“虽然中卫市一直将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但在早些时候,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建设传统数据中心的效益不能完全留在当地。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搞这些都是空的,给地方经济做出的贡献并不明显。” 传统数据中心主要采用机柜租赁模式,客户租赁机柜并放上自己的服务器等设备。互联网用户将其设备存放地作为成本中心而不是收益中心。 马振钧说:“用户在这里租用机柜并支付费用,中卫市的部分数据中心企业确实获得了这部分收入,但这并非其主要收益来源。以美团为例,其60%-70%的数据处理和算力需求都在中卫市完成。然而这部分业务产生的每年上千亿元的营收,中卫市却未能从中获得分成。这说明双方仅仅形成了一种简单的租赁关系——企业支付租金使用基础设施,但其他衍生业务和营收与当地经济并无实质关联。3000瓦的机柜租赁价格仅为3000瓦算力租赁价格的1/10。也就是说,在度电产值上有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希望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具体来说,可以区分为两类客户:一类是原本投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主体企业(如机柜租赁服务商),另一类是专门投资算力资源的企业(如云计算、AI训练等需求方)。” 马振钧希望这些企业在中卫市建立的不仅是单纯的成本中心,而是能够形成收益中心,将更多的经济产值留在当地。 数据中心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推动产业跃升,因此,中卫市坚定不移地持续扩大规模,同时鼓励现有企业从传统数据中心向算力、云服务方向升级。 而在对未来数字经济的规划中,算力中心还不是中卫市的“终极目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建议将宁夏列为国家算力调度核心枢纽,支持将宁夏打造为全国AI应用示范省(区),建设国家级AI创新应用试验区,并强化基于建设全国算力调度枢纽和AI应用示范省的要素保障。 当地政府对于数字经济前景的准确判断和坚持逐渐得到回报。目前,中卫市数字信息产业已形成全方位经济社会赋能效应。2024年,中卫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达9.79亿千瓦时,总电费4.86亿元,国网公司向银川市第二税务局缴税6000余万元。同时,投资驱动效应突出。中卫数据中心集群202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31.24亿元,连续3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