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份生态鉴定书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跃  发布时间:2025-11-18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大鹏新区调查时发现,裳凤蝶野外种群繁殖已初见成效。 蝴蝶被誉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蝴蝶生命周期短,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数量与多样性直接反映着栖息地的健康状况。相关统计显示,深圳现有蝴蝶记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大鹏新区调查时发现,裳凤蝶野外种群繁殖已初见成效。

蝴蝶被誉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蝴蝶生命周期短,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数量与多样性直接反映着栖息地的健康状况。相关统计显示,深圳现有蝴蝶记录约240种,约占全国种类的十分之一。作为一种“会飞的花朵”,蝴蝶是深圳生物多样性的一张生动映照,重重“蝶”影之下,是无数野生物种在深圳栖息、繁衍、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2年,深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并受邀加入国际“自然城市行动平台”。对深圳来说,这样一枚生态勋章实至名归。深圳野生生物家底丰厚,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有野生维管植物2806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潮间带生物115种,渔业资源13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09种。全市野生鸟类种总数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水蕨、唐鱼、豹猫等曾长期消失于公众视野的野生动植物相继回归。

为了看护好这样的生态家底,深圳日益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度体系。在这座寸土寸金的超大型城市,24%的陆域和19%的海域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拥有27个自然保护地和1320个公园。今年5月,《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2025—2035年)》印发实施,海陆联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深圳已经激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力量。例如,深圳在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全国首个自然学校,通过体验式的自然教育课程,重建公众与自然的连接。如今,深圳共有38个自然教育中心和22所自然学校,拥有环保组织352个、环保志愿者20万人。

万物互联,它的另一个解释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生命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可以看成是一份生态鉴定书,希望它的美丽身影能够唤醒更多人的生态环境意识。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