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而得名的太浦河,贯穿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三地,是连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天然纽带。夏日清晨,沿太浦河骑行或漫步,可领略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太浦河绿色堤防”,游览东西跨度10公里的“九洲生态涵养林”,打卡3.5万平方米的白鱼荡湿地。 如今这美丽的太浦河,得益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源头、岸线、水面”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太浦河综合治理,优化提升打造长三角地区周边居民休闲观景的绿色“长廊”。 源头治污 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 位于太浦河边的某印染公司,是当地老牌印染企业代表,也是税收贡献大户。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曾给太浦河水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2023年,公司决定整体搬迁至平望镇印染功能集聚区。公司负责人说,新公司将建设数字化印染车间,淘汰50%的落后设备,引进更为环保先进的设备。尽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搬迁,但达产后年产值将超4.5亿元,亩均税收达60万元,也能为平望镇的“护河运动”作出贡献。 这是吴江区源头治理的一个缩影。吴江区在全国首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深化综合评价改革,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推动集约化发展。除推进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外,吴江区还推动喷水织机行业淘汰整治,2017年至2019年、2023年至2024年期间,先后实施的两轮整治已累计淘汰喷水织机约19.2万台,每天减少60万余吨喷织污水产生。 “从近年来主要断面水质改善情况看,苏浙、苏沪省界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大运河苏浙交界的王江泾国考断面,2024年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分别较2021年下降了29.1%和12.8%。太浦河苏沪交界的汾湖大桥(界标)和元荡湖口两个国考断面,2024年,总磷指标分别较2021年分别下降了21.3%和35.4%。” 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陆国祥说。 此外,吴江区立体化开展太浦河综合治理,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超1700家,关停危化品企业超17家;取缔码头61家,整治涉水问题200处,拆除违建140万平方米,恢复公共开放岸线20公里;完成沿线13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6958户,整治住家船1000余艘。 美化岸线 滨水风光带变“新经济带” 河水清了,沿线环境也要美起来。 吴江区先后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太浦河后续工程、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等重大工程,打造沪苏浙生态绿色纽带,建设清水绿廊样板工程,提高太浦河治水安全保障能力。高标准推进沿岸风貌提升工程,挖掘太浦河沿线区镇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打造形成最美八公里、四河汇集、湖滩上村等景观节点,进一步提升太浦河沿线生态景观。 在太浦河南岸的叶家港村,横扇街道引入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鸿灌鱼歌稻香项目,立足田野民宿、文旅开发,打造农文旅业态融合新场景。此外,当地建设了总面积362亩的雪浪屿桑基鱼塘项目,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河蟹良种培育,打造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规模连片池塘养殖区块。 在太浦河北岸的运浦湾,保留下来的部分吊机码头、老厂房等工业遗存,通过创意改造、设计重塑,转型为集运浦文化展示、花圃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高颜值文化生态走廊。 堆砂场的三层办公楼被打造为运浦拾光众创空间,成为平望及周边小微企业的“孵化器”。“运浦拾光是平望和喜马拉雅打造的区域首个综合业态的数字文化产业共享平台,目前已落地数字文化体验中心、运河好物直播电商平台、本土品牌露营基地和青年众创平台。”运浦拾光众创空间总经理张静说。 2024年12月,平望酱文化园开园,展厅和功能区包含专用于黄豆酱日晒夜露的晾晒场、重现传统制酱工艺的制酱工坊、记录并展示企业文化与发展历程的历史展馆,和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百年酱艺的专属空间。 从运浦拾光到平望辣酱文化园,再到大龙荡龙舟赛事经济、脊索park的垂钓经济、轻野户外的露营经济……一系列新业态正加速集聚在太浦河畔,太浦河滨水“新经济带”风光正好。 联保共治 不断创新善作善为 2022年,吴江、嘉善、青浦三地河长办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吴江中心支公司联合签署《太浦河“水质无忧”项目合作协议书》,转变传统单一的政府监管模式,引入保险机构参与水质管理。这是江苏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首个水质保险项目,通过花费固定小额成本,依靠保险杠杆功能,规避风险导致的损失,进一步巩固太浦河治理成果。 “太浦河‘水质无忧’保险项目具有事前有预警、事后有赔付等主要内容,保险公司定期提供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多角度分析水质,做好提前预警。若太浦河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保险公司将按照协议支付相关费用。截至目前,尚未有赔付。”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沈建伟介绍。 在太浦河驿站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设置好时间和航线,一架携带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即刻起飞,开展巡河作业,对周边河道、雨水排口、闸站等进行巡查,巡查范围可覆盖太浦河黎里至汾湖段16公里。约30公里外,吴江区生态环境局大楼里的“太浦河云管家”智慧平台的大屏上,无人机画面被实时传回,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水面油污、违法排放和倾倒等异常情况。 这是吴江区为全方位保护太浦河量身定制的“智慧大脑”。平台构建‘常规水质、特征因子、水面保洁、航运安全、水文信息、管理体系、非法倾倒和重点关注’8个功能模块,开展全要素综合分析,不仅归集吴江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涉水综合数据,还联动青浦、嘉善等地收集近8万条跨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近年来,三地建立了生态环境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吴江区可以实时获取上海市范围内金泽水文站、金泽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数据,为跨区域协同推进太浦河水环境治理提供支撑。 上下游协同共治,太浦河面貌一新,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2024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太浦河的浮游植物种类达到71种,相比10年前增加了13种,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