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红绿辉映竹竿河!大悟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张伟 张韩猛  发布时间:2025-05-20
摘要:多年来,湖北省大悟县以竹竿河流域所有乡镇作为幸福河湖共同努力缔造的基础,落实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统筹发展规划共谋、共护、共治、共创、共享的任务,基本实现了竹竿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大悟县呈现三河百库、三山两川的自然地理格局,

  多年来,湖北省大悟县以竹竿河流域所有乡镇作为幸福河湖共同努力缔造的基础,落实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统筹发展规划共谋、共护、共治、共创、共享的任务,基本实现了竹竿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大悟县呈现“三河百库、三山两川”的自然地理格局,竹竿河是县域三大水系之一,境内群山相依、河流交错、库塘密布,拥有澴河、滠水河、竹竿河三大河流及其支流324条,水库132座。为擦亮“红色沃土、中原古镇”的城镇名片,大悟县启动了竹竿河幸福河建设项目,并纳入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对竹竿河宣化店镇区段进行了河道清淤疏浚、河道岸坡整修护砌、岸坡绿化;沿河两岸人文景观改造、道路改造、两岸交通连接改造,打造红色文化广场。近年来,大悟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为干,多部门合力为枝,巡河员为叶,社区、村、组志愿者为花,辅以网络监控设备,做到“管治一体、责任明确、工作细致、全面覆盖”。

  “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湖北的政治责任,“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化新大悟”是大悟县的历史使命。通过聚焦“美好时代、美好大悟、美好生活”发展主题,紧扣“绿色赋能、全面振兴”发展思路,突出“双城驱动、三片支撑”,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开放活县、共享惠县”发展战略,抓实抓细底线任务,深入推进“六大工程”,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加快建设“一城四基地”(大别山革命老区“两山”转化示范城、华中新能源产业基地、华中红色研学基地、武汉都市圈茶旅融合基地、鄂北城乡统筹发展基地),筑牢武汉都市圈北部生态屏障,在孝感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先锋、作示范,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踔厉奋发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悟精彩篇章。

  根据《大悟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大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紧扣“绿色赋能、全面振兴”发展思路,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力,加快创建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竹竿河流域是大悟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要落实安全和发展要求,统筹“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城市软实力显著增强,探索具有大悟特色的发展之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建设蓄泄兼筹、以蓄为主的水利设施体系,打造“循环畅通”的生态水网格局,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生态流量、修复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控源、因地制宜加强各类污染源管控,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立足大悟县情,积极践行理论,锚定大别山革命老区“两山”转化示范城目标,提出    “四化”重点任务,抓实“双城驱动、三片支撑”,守护“三河百库、三山两川”,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竹竿河流域水土流失,生产废水、生活废水无序排放,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致使流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竹竿河经历了一段黯淡的时光,岸边茂林修竹顿失,河中清粼鱼跃、竹排渔歌的场景不再。

  竹竿河于2014年、2018年进行了两期系统治理。一期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7.6千米,治理措施主要为清淤疏浚5.87千米、岸坡衬砌左右岸共计9.028千米,新建排水涵管12处;二期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10.043千米,治理措施主要为清淤疏浚10.043千米、岸坡衬砌左右岸共计14.502千米,新建排水涵管17处。

  近10年来,大悟县依托河长制,县级总河长主动压实压紧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盯紧看牢其他各级河湖长对相应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队伍,形成党政牵头、部门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22年,大悟县开展竹竿河幸福河湖创建,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也是提升河道行洪能力、避免洪涝灾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使竹竿河重焕往日情景,大悟县采取“水务投资集团+乡镇”联合建设的模式,以水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共同缔造水美乡村,以红色基因为名片,以生态、旅游产业为动力,全力打造集“美丽河湖、红色城镇、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名镇。

  生态保护与“四化”的协调发展仍需统筹。竹竿河流域位于大别山脉,如何解决生态保护在“四化”中落实、“两山”价值通过“四化”科学转化等核心问题,需要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既要尊重大悟县自然地理格局,严格保护生态框架,统筹农业生产布局,塑造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守护“三河百库、三山两川”的自然生态格局;又要立足大悟县情,积极践行理论,锚定大别山革命老区“两山”转化示范城目标。

  目前,幸福河的实际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愿景仍有差距。幸福的产生是一种稳定或持续向好的感受,人民群众从过去的一心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绿水青山,是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优质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持续建设幸福河湖、谱写流域水文化方面任重而道远。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采取“水利和湖泊局+水务集团+乡镇”共同缔造建设模式,结合宣化店镇功能镇区建设,对宣化店镇商贸大桥至漫水桥河段3.7千米河槽进行了综合治理,已完成河槽疏浚清淤2.5万平方米,整修护砌河岸1.5千米,两岸种植花坛580米,苗木580棵。两岸共设置路灯30盏,道路刷黑500米,岸坡绿化350米,结合河长制宣传标语10条,墙体喷绘宣传画4幅,河道两岸播种四季花种350斤。对宣化会馆上游一公里河段河岸进行了清理整平,并在河左岸建成一座滨河绿道公园,种植草皮9800平方米,铺设石条路1500米,制作安装3个休闲亭,建设漫水桥公园。

  反复多次走访入户,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对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并制止,普及爱水护水知识;发动志愿者参与保洁行动,提高全民护河意识;全方位筑牢净水洁水防线。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现在的河水变清澈了,河边戏水的人多了,水中的鱼儿也多了,水鸟也来了,居民的爱河护河意识也提高了。水、生物、人和谐共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宣化店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名镇,罗南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起飞,解放战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2006年被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擦亮“红色沃土、中原古镇”的城镇名片,建设生态发展、美丽宜居的功能城镇,让竹竿河更加美丽,县水利和河湖泊局会同宣化店镇政府,对镇区河道两岸进行了筑砌护坡,种植花䓍,植树绿化,并在河道两岸景观道路进行了修复和刷黑,架设了路灯,建设居民休闲口袋公园,环形健身步道等民生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提升健康幸福指数。

   对沿河两岸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和改造。以宣化店镇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建设红色文化广场,树立红色文化展牌,突出“红色教育”属性。周边墙体喷绘水美文化宣传画,印刷墙体爱水护河标语,宣传河长制工作。同时将“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元素融入河道治理,提升河道两岸红色文化氛围。既宣传推进河长制工作,也展现了红色历史内涵。如今,竹竿河草花护岸,红墙并立,游人络绎不绝,在一汪清波中交相辉映,呈现明艳动人的画卷。

  河流水环境的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大悟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完成,采取多部门协同治水的模式推进,大力加强竹竿河流域垃圾治理,实现“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建成垃圾中转站3座,配备垃圾清运车30余辆,建成污水处理厂两座,全面削减竹竿河流域入河污染物。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道管护责任体系,竹竿河及支流共设县乡村三级河长49名,其中县级河长3名、乡级河长6名、村级河长40名,聘请河道巡管员40名,全天候无死角负责河流的日常巡查、管护,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跟踪整改解决问题,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并鼓励当地村民争当河流志愿者、护河员,带动村民一起来护河。同时,与   “中原突围”红色教育体验馆建立联合管护机制,共管共护责任河段岸线空间,打造“水清可游、岸绿可栖、景美可赏”的大美竹竿河新格局。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