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四标段施工现场,伴随机器轰鸣声,工人操作着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24小时不间断施工。据项目有关负责人张桂显介绍,全线输水隧洞仅剩最后2.1公里,预计3个月内全线贯通。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从竹山潘口水库引水至茅箭区马家河水库,总长73.14公里。目前,工程建设者正全力冲刺9月隧洞全线贯通,以确保明年底通水,届时将惠及十堰城区百万居民。 据了解,十堰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却是水资源低值区和敏感地区。据统计,十堰城区自产水年径流量仅有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低于湖北省人均的1658立方米,更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87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同时,十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87%左右,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差异较大。 为此,2019年十堰启动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20年9月全线开工,因线路走向自南向北,被称为“十堰版南水北调工程”。项目设计引水流量6.7立方米每秒,年总引水量1.66 亿立方米。引水入城后,1.2亿多立方米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作为生态用水,置换出近一亿立方米生态水量,还水于城区河道。 工程途经3个县区,穿越6座大山,全程采用隧洞、管道方式,封闭自流输水。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线经过27条断裂带,最大埋深达700米,突泥、涌水等突发情况时有发生。项目技术团队曾紧急制订脱困方案,成功解决TBM卡死问题。为应对突发涌水,项目部追加投资安装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涌水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