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剑河流域太极湖畔,游步道上游人如织,湖中鱼儿成群、水鸟成双、白鹭展翅。 剑河,又名九渡涧,是武当山二十四涧之一,发源于武当山金顶吊钟台,最终汇入丹江口水库。剑河全长达26.5公里,流经15个行政村,流域内人口约有6万人。 过去,剑河存在自然径流落差大、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自净能力较差等问题。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累计投资2亿余元对剑河流域实施系统治理。改造污水管网近50公里,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采用复合过滤工艺,将武当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由1.4万立方米/天提升到2万立方米/天,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武当山特区还采取“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初雨收集+剑河湿地泡+人工浮岛”等方法治理剑河,完成河底清淤疏浚5万平方米,建设湿地泡24个,栽植挺水及沉水植物10余种,建设生态浮岛2680平方米,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30余万尾。 经过系统治理,2018年以来,剑河连续6年稳定达标,水质达到Ⅰ类至Ⅲ类标准。 多年来,十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治理,将1/3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3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670平方公里,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4万亩。 大力实施水质稳定达标、库滨带治理等环保“十大攻坚”和碧水守护三年行动。“一口一策”整治各类排污口千余个,建成城镇污水管网2729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119座、农村微动力和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577处,中心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7%。 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2024年万元GDP能耗为0.3023吨标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0.2306吨,分别比“十三五”末下降13%、24.4%。 在库区重点区域开展无垃圾、无污水、无化肥、无公害、无塑料、无烧柴禾“六无乡镇”建设,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8年下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多年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监测指标中,106项达到国家Ⅰ类标准。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