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行业低碳转型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进程。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货运总量增长3.8%,与能源消费4.3%的增速存在关联,行业减排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交通系统开展了实证调研,深入剖析了当前郑州市交通减排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破解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制约郑州市交通减排成效提升的问题 目前,郑州市制约交通减排成效提升的问题主要有: 公路货运高碳锁定突出。目前,郑州市长途公路货运占比过高,形成明显的“高碳锁定”困境。 客运减排重点发生变化。 尽管郑州市在城市公交清洁化改造方面成效显著,核心区域已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但私家车保有量持续激增,成为客运碳排放的主要增长源。同时,新能源车在北方地区存在低温续航衰减等技术瓶颈,高铁等低碳出行方式的线路网络和服务便利性仍显不足。 关键技术仍未实现突破。 郑州示范项目数据显示,氢燃料电池重卡百公里氢耗达8.2公斤,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且加氢站建设进度未达到预期,制约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规模化应用。 郑州市交通减排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政策、技术、资金支持不足。 政策保障方面,现行《公路法》等上位法缺乏可量化的减排规定,碳交易体系覆盖范围有限,且跨省货运走廊碳核算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区域协同减排。 技术支撑方面,本地车企高端研发能力不足。本地车企科研投入占比不足8%,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相关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换电站难以共享。 资金支持方面,绿色金融覆盖范围有限,新能源补贴退坡后,郑州纯电轻卡销量大幅收缩,中小物流企业转型面临资金不足困境。 从四个维度着手,提升交通减排成效 基于郑州市交通领域现状,笔者建议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系统推动郑州市交通减排成效提升。 完善监管保障体系。出台《郑州市道路交通碳达峰行动方案》,设定分阶段目标。建设“智慧交通碳管控平台”,在京港澳高速郑州段等关键路段部署智能传感阵列,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溯源系统,将核算误差控制在3%以内。同时设立绿色交通发展基金,发行碳中和债券,对氢能重卡等提供购置贴息。 推动运输结构深度优化。客运方面,研究显示,公交准点率提升40%可带动分担率增长12%。要加快建设连续公交专用道网络,部署智能信号优先系统,提升公交车乘坐体验,吸引更多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货运方面,着力解决货运“公转铁”的瓶颈问题,将中长途公路货运分担率从65%降至40%。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客运方面,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公交新增车辆100%清洁化,在高速服务区布局超高压快充站。货运方面,明确柴油车禁售时间表。打造郑州—洛阳零碳货运走廊,布局智能加氢站,支持氢能重卡车队发展。建立氢能安全监控平台,构建多能协同调度中心,确保极端天气下能源供应安全。 推动道路建设与养护低碳化。应用温拌再生沥青等技术,河南高速养护项目显示,应用这一技术年减碳量可达12万吨。新建项目采用光伏声屏障和地源热泵融雪系统。 作者单位:安阳学院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