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房、新设备、新系统……走进江西吉安市新干县环境空气监测站,曾经设施陈旧的站房,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一股“智慧”气息迎面扑来。“我们投入42万元,引进一批自动化监测仪器,对空气监测站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智能系统,包括智能站房、环境监控、自动维护、控制系统、在线运营平台。”新干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邹水兴介绍,“目前,这是全省首个投入运行的省控空气站点智慧站房。” “有了这套智能系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从采集、传输、分析到研判的全过程可追溯,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监测人员毛逸成说,“相比之下,传统的监测模式过于依赖人工,数据校准不及时,质控过程难溯源。” 孪生可视、全程留痕、预警联动、影像预警、边缘计算,一套功能齐全的智能系统,无疑为空气质量监测安装了一双智慧“眼”,织牢了大气污染防治安全网络。 孪生数字技术应用,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可视化。“通过数字化映射,利用图表数据对比,生动形象展现PM10、PM2.5、SO2、CO等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运维人员贾刚说,监测数据的实时更新、深度分析与科学研判,有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面对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该如何处理?“我们借助先进算法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对潜在异常情况实施分级预警,有效提升了预警的准确性,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毛逸成表示。 “PM2.5监测仪工作状态异常。”说话间,贾刚的手机上弹出了一条新消息。随即,他通过系统启动了应急处置机制——从任务统一管控,到工单智能分配,再到资源优化调配、数据融合分析,各环节紧凑衔接,快速运行。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生成专业研判报告,让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提前发布预警,大幅缩短了问题发现处置时间。”邹水兴表示。 未来,新干县将由点及面,全面推广这套空气质量智能监测系统,力争覆盖全县范围,为打造绿色、智能的环境监测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