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梅钢,观光火车穿梭于绿荫之间,钢铁博物馆里游客们正通过互动装置探秘钢铁冶炼的“绿色密码”。
“梅钢,既是工厂,也是景区。”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新四类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名单,南京共有8家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入选,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钢)位列其中。从曾被打上“高污染”标签的钢铁企业,到如今向公众敞开“绿色大门”,南京积极探索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沉浸式开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的绿色必答题 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梅钢的华丽转身是事关企业、事关南京未来绿色发展的必答题。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问题后,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加大帮扶指导,强化资金支持,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是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必然选择。”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说道。 梅钢也积极响应政策,对3台烧结机全面实施烟气脱硫脱硝升级,焦炉煤气源头深度脱硫,采用均压回收工艺、实现高炉炉顶煤气高效回收利用。同时推进运输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投入29辆新能源车用于厂内短程运输并建成配套换电站。 数据见证着蜕变:2023年梅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64%、71%、79%,清洁运输比例稳定在80%以上。2024年,梅钢获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价A级企业称号,成为钢铁行业环保标杆。 智慧化升级:传统产业的数字新生 采用无人浇注技术和浇注机器人的炼钢厂连铸产线、酸洗搪瓷钢全国市占率达70%左右的冷轧厂酸洗产线、高自动化水平的热轧厂1780产线……游客行走在梅钢的钢铁工艺流程游览区,这里有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四个现代化产线,高大的机器发出轰鸣,却不见黑烟阵阵、昏暗驳杂。 “我们持续引入全新技术,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传统的高空驾驶室作业转变为地面集控室作业,人不在现场,一切尽在掌控。让钢铁冶炼实现‘零距离’观看。”梅钢公司炼钢厂首席工程师夏建超说道。在热轧1422产线,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目睹钢带如何穿过千米轧线,从230毫米厚的钢坯被轧制成1.2毫米厚的成品;在操作室,借助数字孪生的“火眼金睛”,看到每块钢坯从入库到出厂的实景画面,透视加热炉、除磷箱内的生产情况。 近年来,梅钢积极探索智慧化升级,建成60多个5G专网基站,实现20多个5G应用场景,让参观体验也能变得“硬核”起来。去年11月,梅钢助力南京首批入围全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名单中,同时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 沉浸式开放:工业转型的南京样本 通过超低排放改造、智慧化升级,梅钢的环保设施开放,并非简单的厂区参观,而是一场眼见为实的“沉浸式开放”体验。据了解,目前梅钢年接待游客人数超50万人次,覆盖大中小学研学团队、企业考察团、社区居民等多元群体。 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火车,沿着滨江工业生态走廊缓缓前行,沿途欣赏长江壮美风光,在移动中领略工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钢铁文化长廊,游客可以触摸梅钢的历史,感受钢铁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了解钢铁文化的内涵;走进钢铁体验馆,通过各种科普展览和研学活动,在互动中学习钢铁工业的嬗变。 环保设施开放不是终点,而是全民共治的起点。当钢铁巨人披上“环保绿装”、生产车间变为“生态展厅”,南京正以环保设施开放为窗口,书写“工业与生态共舞、生产与生活相融”的美好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