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生态快报

旗下栏目:

宁海“环智通”审批系统让办事成本降低8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徐丽 项亚康 见习记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摘要:某年产55吨通用零部件生产线项目,评估人员借助AI文本提取能力识别其磷化工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污染物总量问题,提出优化整改建议,规避安全风险并减少生产运营成本。 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以下简称宁海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某年产55吨通用零部件生产线项目,评估人员借助AI文本提取能力识别其磷化工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污染物总量问题,提出优化整改建议,规避安全风险并减少生产运营成本。”

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以下简称宁海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3月,宁海生态环境智慧审批系统“环智通”正式运行以来,审批时效压缩60%、办事成本降低80%、企业满意度达100%。

在“环智通”网络平台,可以看到,该系统通过流程再造、数智融合、云端协同三大核心举措,依托“项目对接+文件审查”双模块标准化体系,建立24小时在线预审机制,形成“申报—研判—反馈”服务闭环,破除政企信息不对称,实现“零纸质”对接。

以往复杂项目常常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轮次会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宁海通过开发AI辅助决策系统,对选址合理性、法规标准符合性、工艺可靠性、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污染物总量验算等6类核心指标智能评估。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对接50个,问题识别率达80%,预计每年为企业减损超百万元。

在全周期可追溯的监管方面,宁海分局构建“实时审查—定向反馈—限期修正”数字化管理机制,环评编制人员发起环评文本审查申请,流程实时推送至审查人员,审查人员对环评文本进行技术审查,将修改意见反馈至编制人员,编制人员限期完成修改提交,所有流程节点、审查意见、修改记录、处理时效、责任人等信息均可视化,后续作为中介机构星级评定的依据,确保环评单位责任压实,倒逼其提升编制质量和时效,形成全周期可追溯的监管链条,项目跟踪覆盖率、问题整改闭环率均达100%。

研判审查如何更科学高效?宁海分局创新建立ABC分级审查机制,A类指环境影响重大的项目,B类是环境影响一般的项目,C类为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审批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举措。

比如,A类项目会对接“评估小程序”开展技术评估,B类项目匹配领域专家进行技术复核,C类项目由审批工作人员直接审查。分级审查以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80%。其中,C类项目即办率达100%,集成地理信息等各类数据实现智能辅助审查,审查效率较人工提升80%。

流程数字化、透明化,是智慧审批的另一大特点。“审批看板”实现7×24小时秒级进度追踪,数据更新及时率保持100%。

工作人员能直观查看项目清单、项目状态、项目数量、环评编制时效等关键信息,便于实时掌握项目情况,追踪项目进度。

此外,围绕预警研判,宁海创新红色预警督办机制,10个Ding消息节点推动超期项目100%清零。针对已同意准入项目自动转入环评编制阶段,编制时长超过30天的项目,以Ding消息推送环评单位,督促其及时处置。Ding消息目前已预警并整改10个超期项目。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