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环保动态

旗下栏目:

轻罚甚至免罚,孝感企业“虚惊一场”后明白了履行环保义务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小明  发布时间:2025-07-30
摘要:以前最怕生态环境人员上门,现在看到他们心里反而踏实多了!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经济开发区,洛克特药业运营经理潘前平在谈到被监管时多了一分踏实和底气,原本认为只要有问题,我们就得挨罚,经过他们上门以案说法,才知道只要我们认真履行经营主体责任,

“以前最怕生态环境人员上门,现在看到他们心里反而踏实多了!”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经济开发区,洛克特药业运营经理潘前平在谈到“被监管”时多了一分踏实和底气,“原本认为只要有问题,我们就得挨罚,经过他们上门‘以案说法’,才知道只要我们认真履行经营主体责任,就可能轻罚甚至免罚。”

从“刚性约束”到“刚柔并济”,近年来,孝感市生态环境局把“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理念化为执法新实践,市场活力与法治环境实现“双提升”。

汽配厂“未批先建”案——不予处罚背后的法治温度

“谁能想到,我们企业被免罚了300万元。”手捧着《生态环境不予处罚决定书》,孝感市临空区某汽配厂的经营者张某仍心有余悸。汽配厂因为未办理环评,先上马动工被市生态环境局查处。张某自己查阅了法律条文,“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单位总投资额1%—5%以下的罚款……”的条文让他瞬间感到晴天霹雳,因为按照投资额,汽配厂面临几百万元的罚款。

没想到事情发生了反转。执法人员发现,汽配厂虽违法未批先建,但能主动配合整改,且无主观故意,在规定整改期限内完成环评补办,符合“免罚清单”相关要求。最终,汽配厂收到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告知书》,而不是一张罚单。从不安到惊喜,如今,“管生产就要管环保”已经是汽配厂管理人员时刻谨记的座右铭。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已成为孝感市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上下的共识。2025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就落实免罚清单案件5件,免罚425万元。免罚清单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容错机制让监管者与经营者“双向奔赴”。

热电厂篡改监测数据案——严惩重罚彰显执法铁腕

与汽配厂张经理的“虚惊一场”不同,在刚刚办结的一起篡改在线监测数据案中,孝感市生态环境部门亮出了锋利的“法治之剑”。

2025年2月19日至20日,根据前期非现场监管摸排问题线索,孝感市生态环境局汉川分局对重点排污单位某热电厂现场检查,通过调取视频监控,发现该公司员工多次进入废气在线监测站房内断开进气采样管路,擅自修改自动监测设备氧含量量程参数。

经现场组织第三方检测人员对锅炉烟气排放口进行采样,采样结果显示该企业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不合格。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4月1日将热电厂涉嫌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移交市公安局。

在孝感市生态环境局的档案室里,一摞摞案卷记录着执法者的足迹。2025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94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一个个案例与数字,拼凑出孝感市规范涉企执法的鲜活图景——既有容错促发展的温度,也有铁腕护公平的力度。

“对那些不顾群众利益、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织密法治天网,才是对广大经营主体的‘硬核守护’”,汉川分局局长周占平语气坚定。他曾经获得“湖北省生态环境执法优秀分局长”荣誉称号。

56条信用修复——从“失信枷锁”到“重生密码”

“信用修复就像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曾经因为偷排废水被处罚,一度面临银行贷款被拒、投标资格被取消困境的孝感市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李总感慨不已。

据统计,2025年,孝感市生态环境累计信用修复56条。很多受到信用惩戒的经营主体,最终体会到了诚信经营的价值与宝贵。

让“知错愿改”的企业“知错能改”。孝感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结合实际细化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制度,帮助其重塑良好信用。

如今,因失信被银行拒贷的那家食品公司不仅重回“信用绿洲”,还凭借诚信记录获得利率优惠贷款200万元。“以前觉得‘失信’是终点,现在才知道还有弥补的机会。”李总笑着说,他的公司通过信用修复“摘帽”,已经再次焕发新生。

“要坚决落实‘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两个清单,杜绝‘小过重罚’,用更加高效、更加智慧的监管执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汪飞的话语铿锵有力。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