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自动监控为主,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天空地一体’的非现场监管体系,2025年非现场执法占比力争达到45%。”这是《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惠企十条》(以下简称《惠企十条》)里提出的明确要求。4月17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出台环保惠企十条举措,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介绍,为认真落实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打造生态环境领域一流营商环境,今年,省生态环境厅紧盯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在要素保障、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等领域出实招、求实效,制定出台《惠企十条》,进一步深化惠企助企举措,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监管服务双轮驱动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依法依规监管与高质高效服务并重,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推动“环保惠企”举措走深走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 环评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深挖审批提速“潜能”,落实落细服务保障举措,全力支持重点项目落地见效。2024年,1.5万个省市县年度重点项目环评完成率达到99.7%,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刷新全国同类项目环评审批效率纪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福栋说:“山东省分两批选取16个园区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发挥规划环评宏观引领作用,优化简化单个建设项目环评,已有567个项目享受到告知承诺、‘打捆’审批等优化简化措施。组织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统一开展区域环境跟踪监测,编制年度监测报告供入园企业免费使用,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约三分之一的环评编制成本。”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持续优化环保执法监管,着力打造“非现场远程监控+惠企服务线上整改”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体系,2024年全省非现场执法比例达41.2%,6000余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办理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案件941件、涉及金额1.1亿元。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修订发布并动态更新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推动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目前,生态环境领域的34个省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线上线下通办。 努力畅通服务企业渠道,建立健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工作机制,开展企业家会客厅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所难。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环保,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55个,实现授信138.67亿元。
指导帮扶纾困解难 为企经营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台的《惠企十条》主要特点体现在突出精准服务、突出改革创新和突出智能惠企三个方面。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始终立足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及时解决企业环保方面的难题,助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全省实际和企业诉求,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领域惠企措施,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改革政策红利;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平台公众端、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等信息平台功能,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便利度和获得感。 《惠企十条》涵盖要素保障、环评审批、政务服务、诉求办理、重污染应急、固废管理、执法监管等7个方面。其中,要素保障1项,提出强化污染物总量指标、碳排放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指标等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环评审批2项,包括保障重点项目环评高质高效办理、释放环评改革惠企政策红利等,提出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每一个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开展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深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政务服务1项,提出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压减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诉求办理1项,提出落实企业群众诉求“接诉即办、一办到底”,建立健全涉企诉求“接收、处理、答复”高效运转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实行专人负责,建立动态台账,限期办理答复。重污染应急1项,提出深入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差异化管控,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提级行动,2025年全省新增环保绩效A、B级或行业引领性企业100家以上。固废管理1项,提出研究制定《山东省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单一类别危险废物精准利用;优化转移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出省利用备案程序,进一步提高备案效率等。执法监管3项,包括推动涉企检查阳光规范运行、推行“无感监管 有感服务”新模式、推进企业环境信用及时修复三个方面。
“无感监管”守住底线 “有感服务”促进发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赵辉介绍,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坚持“先服务后监管,先普法后执法”,着力打造“无感监管、有感服务”生态环境执法新模式。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聚焦源头预防,持续加强前端感知能力,着力构建以自动监控为主、卫星遥感等协同配合的环境执法智慧天网,实行“线上问题筛查+线下精准执法”模式,以数据引领执法力量投放,以线索指引现场执法方向。依托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汇聚环境执法全量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AI模型算法,精准识别疑似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提高执法穿透力和精准性。 记者了解到,去年山东省生态环境部门通过AI模型分析在线监控数据发现,某食品公司外排废水污染物数据异常,多次出现废水流量突然增大,同时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疑似稀释排放。执法人员根据问题线索,现场查明了企业通过塑料软管向排放口注水稀释,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防止超标排放的事实。此外,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推行现代化技术应用,在日常执法中广泛运用无人机、走航监测、水质指纹溯源等手段,打通精细化执法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省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1.2%,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创新环境执法“云服务”,坚持“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理念,完善环境执法企业服务端,全省13万家企业上线使用,实现企业环境执法相关业务“云端办”,架设帮扶企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全国首创“云端整改”,方便企业环境问题线上整改审核,办理期限大大缩短,系统上线运行以来惠及企业4.5万余家(次)。 推行执法帮扶“面对面”,坚持“服务在前、帮扶优先”,积极践行“寓服务于执法”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点单式”帮扶,试行“圆桌座谈会”等惠企政策。组织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统一采取“公开清单、在线接单、协商约单、上门送单”模式,将行政检查“关口”前移,上门帮助有需求企业,为企业开展“环保体检”,推行以来已开展46家(次)“点单式”执法帮扶。 侯翠荣表示,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惠企十条》落实落地为契机,不断深化环保惠企举措,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度,让更多企业了解并享受到环保惠企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