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地方要闻

旗下栏目:

江西安远县:林场转型托起百姓“四金”生活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欧阳小平 李欣欣  发布时间:2025-11-07
摘要:深秋,江西安远县三百山脚下,林农吴承群正忙着在林下采收灵芝。 他掰着手指算账:以前守着林子穷,现在托管给林场,林地收租金、干活拿薪金、年底分红拿股金,林下种药材还能挣现金。2024年,他家仅林业一项就增收1.2万元。 吴承群的四金生活,源于安远县国

深秋,江西安远县三百山脚下,林农吴承群正忙着在林下采收灵芝。他掰着手指算账:“以前守着林子穷,现在托管给林场,林地收租金、干活拿薪金、年底分红拿股金,林下种药材还能挣现金。”2024年,他家仅林业一项就增收1.2万元。

吴承群的“四金”生活,源于安远县国有林场的一场深刻变革。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安远县通过体制改革、资源盘活、业态升级、科技赋能四大路径,推动国有林场从“公益保障”向“绿色发展”转型。

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重塑林场发展新路径

“安远县有国有林场8个,原为安远县林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承担国有林地管理职能。过去林场职工端着‘铁饭碗’,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林场发展活力不足。”安远县林业局局长唐石发说。

面对这一困境,安远县林业局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开启国有林场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安远县将国有林场明确为国有企业性质,设立独立法人管理机制,推动其职能从“公益林管护为主”向“林地市场化经营”转变。

“改革的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唐石发表示:“原公益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保障,同时激发林场市场化经营活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为保障改革落地见效,安远县林业局推动建立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制度,局领导定期下沉林场一线,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利益共同体,探索生态惠民新机制

在车头镇龙竹村(官溪村),一片杉木林长势喜人,林下套种的草珊瑚郁郁葱葱。“这片低效林通过‘场村共建’交给林场统一经营后,效益大增。”官溪村支书叶永亮介绍。

安远县创新推行“场村共建”模式,组织8个国有林场与40个行政村结对发展,整合碎片化林地22.7万亩,构建起“林场出资金技术、村集体和村民出林地”的联合经营体。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林子收上来,而是要建立利益共同体。”安远县林业局唐石发强调。通过林地入股、托管经营等模式,低效林地得到统一规划和科学经营,林场获得优质森林资源,村集体和村民获得稳定分红。

目前,共建模式已营造林9.58万亩,农户林地资源变现3.46亿元,带动万余户林农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赣州市安远生态环境局重点监督经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工作,确保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四维”复合经营,提升林地综合利用效率

在葛坳林场,“四维”复合经营模式让这片林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山上种杉木、香樟等用材林,树上培育铁皮石斛,林下种灵芝、黄精,林边发展养蜂和森林旅游。”副场长谢云飞如数家珍。

这一创新模式使亩均产值达到4600余元,是传统单一经营模式的2—4倍。县林业局引导林场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蜂”等复合业态,显著提升林地综合利用效率。

目前,全县已建成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2个,发展复合经营3.47万亩,年产值达1.7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国有林场为技术支撑的“百里产业示范带”正在形成,发展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建设森林食品产业园,聚焦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环节,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市场终端”全产业链条,特色产业面积达8.34万亩,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9.86亿元。

构建智慧管护新体系,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蔡坊林场,技术员轻点鼠标,智慧林业管理平台立即呈现出整个林场的三维模型,每块林地的树种、树高、蓄积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套系统集成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无人机巡护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精准监控。”安远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安远县联合多家科研院所,构建起“研发—应用—服务”全链条技术保障机制。目前已建成森林经营实训基地8个,开展技术培训46场次,培养本土技术骨干180名。

同时,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包片指导农户3600余户,累计开展林业生产服务3.9万余亩,有效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傍晚时分,吴承群沿着林间步道回家,路旁新栽的树苗已吐出新绿,林下的灵芝破土而出,蜂箱里蜜蜂嗡嗡作响。

这场由生态环境、林业部门推动的绿色变革,让曾经沉寂的山林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在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