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海河北海局)改革发展十件大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思路清晰、落实有力。工作中涌现出一个个“关键词”,突出了工作重点,体现了干部职工的攻坚智慧和经验,也体现出流域海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生动实践。 群众反馈揭隐患:臭味排口的 “潜伏危机” 汛期是陆源污染入河入海的重要风险期,是水污染防控的重点时段。在汛前污染隐患排查工作中,海河北海局调查组在一个排口附近接到群众反映:“这附近总能闻到臭味,一下雨,河边几个排口就排出臭水,伴随着各种脏东西。”但现场核查时排口未排水。 调查组将线索记录下来,“紧盯问题线索,一旦下雨,我们再来看看情况。”监测信息处处长郭斌叮嘱工作人员,并将线索反馈至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强调 “带病入汛” 的风险。 向雨而行:监测力量迅速出击 随着北方汛期临近,第一场强降雨后,海河北海局第一时间派出调查人员和监测队伍前往疑似问题排口开展工作。调查人员在现场看到,河道水色发黑、有明显臭味。检测结果显示,排水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这表明,这个雨水口上游很有可能存在管网混接或者借雨排污等问题。”监测科研中心监管室主任王乙震指出。目前,海河北海局已将有关情况再次反馈地方,后续将持续帮扶治理。
图为排口晴天无排水
图为排口雨后排水异常 海河北海局聚焦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问题,以入河排污口为切入点,将降雨作为污染 “放大镜”,非降雨时段紧盯“潜伏”污染,雨后紧抓污染暴露节点科学溯源。流域“七下八上”主汛期将至,今年预计雨水偏多,海河北海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向雨而行,积极发现问题、移交线索,推进应急联动、协同治理,做好重点水体汛期污染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