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提供的信息,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近日首次发行,其中20年期的国债为500亿元、30年期的国债为710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两新”“两重”政策 根据预算安排,我国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今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为3000亿元,较2024年增加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的“两新”“两重”政策加快落地,有利于加速释放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下,“两重”建设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初,在交通运输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支持长江经济带120余个公路水运项目建设。“两重”项目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形成,长江沿江高铁通道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1168亿元。在城市建设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各地方约3800个地下管网建设改造项目实施,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重”项目,已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约2.1万亿元。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谈到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时明确,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蓝佛安表示,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财政资金量也较大,不同渠道资金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并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蓝佛安介绍说,中央财政将强化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入,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人工智能+”行动。 政策“组合拳”加速落地 试点专项债 “自审自发” 在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的同时,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近期在多地密集落地,政策“组合拳”为经济内循环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四川省10个省份以及雄安新区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省级政府审核批准本地区项目清单。 相关专家认为,提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推进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的组合政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政策组合通过时间维度协同实现短期刺激与长期布局的平衡,专项债“自审自发”显著提升审批效率,进而加速债券发行及后续资金使用进度;超长期国债匹配重大项目建设周期,30年期占比达60%;在空间维度上形成“地方试点+中央统筹”的双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