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环法时政 法治乡村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法治时空 环保动态 环艺博览 地方要闻

地方要闻

旗下栏目:

两对父子兵 共护一江水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叶相成  发布时间:2024-12-12
摘要: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汉江青山镇段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是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黄勇。近年来,

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汉江青山镇段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是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黄勇。近年来,随着儿子黄勇的加入,父子俩携手清漂的画面,时常在汉江郧阳区青山镇段出现。

黄林家住青山镇白果树村,紧临汉江,村子三面环水。他在汉江边长大,父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影响着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黄林以捕鱼为生。“长江十年禁渔”后,黄林由渔民变成护水员。

2020年,他组建一家环保公司,承担起青山镇80公里河道、12个村庄、400公里公路的环境治理任务。那时,他就特别希望在青山镇上班的儿子黄勇能和他一起干。不料黄勇直接拒绝:“我觉得这份工作实际上就是在捡垃圾,不够体面。”

之后,黄林把渔民上岸赔付的10余万元全部投了进去,把渔船变成清漂船,从此拖着年迈的身体,全身心投入到河道清理工作中。

4年来,黄林顶着高温酷暑,迎着风吹日晒,扎根在清漂船上,清理汉江及其支流的漂浮物。4年来,面对家人的不解、朋友的嘲讽,黄林没有辩解,坚持履行护水员的职责。4年来,黄林先后组织400余人次、20余艘船、18台运输车辆,开展30余轮漂浮物打捞工作。

2023年夏天,在高温下连续两个月清理漂浮物的黄林病倒了。他最担心的是雨后泗河上的漂浮物没人清理,把正在上班的黄勇叫到床前,父子彻夜长谈。

躺在病床上,黄林再次向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心病:“我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但是这份工作要有人做下去。”面对虚弱的父亲,黄勇只好点头答应。

回想起当时的一幕,黄勇忍不住流下热泪:“我特别心疼,他病成那样了,还在操心清漂的事,那时我突然觉得父亲特别伟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再是农村的一个小老头了。”

随着儿子加入,黄林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梦想有了传承者。汛期,上游漂下来的漂浮物比较多。在黄勇的建议下,黄林购进两套河道浮标。有了拦河浮标,上游的漂浮物不会漂到下游去。如此一来,他们打捞漂浮物就更加快捷高效了。

无独有偶,在郧阳区汉江边,还有一对父子,同样是汉江清漂人的父子典范。

今年52岁的肖安山,自小便与汉江结缘。他的爷爷以拉船为生,父亲则在汉江上从事货运工作,青年时期的肖安山当过渔民,开过货船,几乎整日往来在汉江之上。

2017年,郧阳区决定成立汉江清漂队,肖安山主动请缨担任队长。“我熟悉水性,又会开船,还能吃苦,大家比较信任我。”肖安山说。

7年来,每天他们雷打不动地穿梭在水面上进行垃圾清理。夏天,太阳暴晒,船上潮湿;冬日,刺骨寒风刮在脸上如刀割般。“每当汛期来临,河水裹挟着大量垃圾杂物而下,甚至能铺满整个河道,我看了心里着急。”为了赶进度,肖安山经常工作十几个小时,吃饭也是在船上“对付”两口方便面,长此以往,胃疼、关节炎便伴随着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清漂队求精不求多。”肖安山说,有的人来了半天都待不住,7年间,他送走一拨又一拨队员,有时想挽留,但一想到这项工作的艰苦,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这两年,肖安山收了几个徒弟,将自己从事清漂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教给他们。不久前,肖安山的儿子肖树峰从部队退役后也加入清漂队。

“跟着父亲在船上待了几天,才深知他的不易。”肖树峰说,曾经因不理解父亲执着于清漂这项工作,俩人有过些许隔阂,如今疙瘩解开了,交流也多了。

 
 
责编:齐 敏
审签:韩天运、王敏啟
监制:常静元

最火资讯